形态描述
正模 ♀,体长6.8mm,前翅长6.3mm。
头 背面观头宽分别为头长和胸宽的2.1和1.2倍;头顶具稀疏的细刻点,OOL/POL=1.6,OOL/OD=2.4;额具侧脊,额凹深,光滑;触角40节,柄节长为宽的1.7倍,第1鞭节长为宽的2.4倍,两触角窝之间有1对纵脊,颜瘤突出;正面观,脸延长成喙状,脸和唇基散生细刻点,脸宽分别为复眼高和头宽的1.2和0.52倍;脸和唇基高为脸宽的1.2倍;颚眼距为上颚基宽的3.8倍,为复眼高的0.95倍。
胸 长为高的1.5倍;前胸背板具稀疏的细刻点;中胸盾片具稀疏的细刻点,中叶有条中纵脊;盾纵沟明显,具微刻痕;小盾片前凹有3条纵脊,小盾片具稀疏刻点,无端横脊和侧脊;中胸侧板大体光滑,边缘有稀疏的细刻点;基节前沟甚短,基端稍有点微刻痕;后胸侧板具稀疏的刻点;并胸腹节有强脊,基区和端区具横脊。
翅 前翅长为宽的2.8倍;翅痣长为宽的3.0倍;2-R1/1-R1=0.46;cu-a脉后叉式;第2亚缘室近方形,无2RS2脉;SR1脉弯曲。
足 中足胫节外侧有2刺,内胫距长为基跗节长的0.54倍;后足基节具稀刻点,腿节长为宽的3.6倍,胫节外侧2刺,内胫距长为基跗节长的0.50倍。
腹 光滑。第1背板长为端宽的1.8倍,第2+3背板长为宽的1.6倍;第2背板无横沟;产卵器鞘长为前翅长的0.8倍。
体色 黄红色。触角暗褐色;翅几乎透明,前翅翅痣基半黄色,端半褐色,翅脉褐色;前、中足黄色,后足黄红色,胫节末端和跗节黑色;产卵器鞘暗褐色。
变异 体长7.2mm,前翅长6.6mm;触角42节,OOL/POL=1.8;头顶和腹末暗褐色。
雄 未知。
正模 ♀,湖北神农架红坪,1988.Ⅷ.10,杨建全。
副模 1♀,湖北神农架阳日弯,1988.Ⅶ.26,杨建全;1♀,湖北神农架红坪,1988.Ⅷ.12,杨建全。
头 背面观头宽分别为头长和胸宽的2.1和1.2倍;头顶具稀疏的细刻点,OOL/POL=1.6,OOL/OD=2.4;额具侧脊,额凹深,光滑;触角40节,柄节长为宽的1.7倍,第1鞭节长为宽的2.4倍,两触角窝之间有1对纵脊,颜瘤突出;正面观,脸延长成喙状,脸和唇基散生细刻点,脸宽分别为复眼高和头宽的1.2和0.52倍;脸和唇基高为脸宽的1.2倍;颚眼距为上颚基宽的3.8倍,为复眼高的0.95倍。
胸 长为高的1.5倍;前胸背板具稀疏的细刻点;中胸盾片具稀疏的细刻点,中叶有条中纵脊;盾纵沟明显,具微刻痕;小盾片前凹有3条纵脊,小盾片具稀疏刻点,无端横脊和侧脊;中胸侧板大体光滑,边缘有稀疏的细刻点;基节前沟甚短,基端稍有点微刻痕;后胸侧板具稀疏的刻点;并胸腹节有强脊,基区和端区具横脊。
翅 前翅长为宽的2.8倍;翅痣长为宽的3.0倍;2-R1/1-R1=0.46;cu-a脉后叉式;第2亚缘室近方形,无2RS2脉;SR1脉弯曲。
足 中足胫节外侧有2刺,内胫距长为基跗节长的0.54倍;后足基节具稀刻点,腿节长为宽的3.6倍,胫节外侧2刺,内胫距长为基跗节长的0.50倍。
腹 光滑。第1背板长为端宽的1.8倍,第2+3背板长为宽的1.6倍;第2背板无横沟;产卵器鞘长为前翅长的0.8倍。
体色 黄红色。触角暗褐色;翅几乎透明,前翅翅痣基半黄色,端半褐色,翅脉褐色;前、中足黄色,后足黄红色,胫节末端和跗节黑色;产卵器鞘暗褐色。
变异 体长7.2mm,前翅长6.6mm;触角42节,OOL/POL=1.8;头顶和腹末暗褐色。
雄 未知。
正模 ♀,湖北神农架红坪,1988.Ⅷ.10,杨建全。
副模 1♀,湖北神农架阳日弯,1988.Ⅶ.26,杨建全;1♀,湖北神农架红坪,1988.Ⅷ.12,杨建全。
分类讨论
注 本新种与Gremnops malayensis Bhat,1979较相近,但新种的翅几乎透明;颚眼距为上颚基宽的3.8倍,小盾片前凹有3条纵脊;基节前沟存在但甚短;后足基节具稀疏的刻点。
其它信息
词源 新种种名“hongpingensis”取自正模的采集地红坪。中名称为“红坪长喙茧"蜂”。